8月9日,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三亚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整合)》已获市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详情↓↓↓
《三亚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整合)》获批发布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规划厅文件要求,加快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整合,整合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2015-2030年)》和《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别2015-2030年)》关于三亚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管控要求,实现一体化规划成果数据纳入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经三亚市人民政府批准,我局组织开展了《三亚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整合)》(以下简称本规划)工作。目前,控规已经三亚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府函[2019]571号),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公告《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在上述法定控制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控制规划范围内进行。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 年 8 月 9 日
《三亚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整合)》简介
1. 规划流程
《规划》在详细梳理区域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全省“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三亚中心城区保护建设发展,研究加快推进三亚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 主要战略措施以“五位一体”综合布局为指导,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项目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省内外专家、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及三亚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 还通过媒体、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具体流程如下:
——2019年3月24日送专家评审。 会议原则同意该方案,并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2019年3月28日三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
——2019年4月11日至2019年5月2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2019年8月8日经三亚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详见三府函[2019]571号)。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三亚中心城区,北至三亚绕城高速,南至大三亚湾,东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至塔岭。 《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别2015-2030)》指定开发边界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重点修订和新编制的片区/单元包括凤凰海岸片区、海螺片区、南定南片区、东岸单元、月川村单元、西瓜芒果单元、体育公园单元、崇惠单元、红塘湾会展单元、金鸡岭单元等。 ; 整合43个管控区/单位数据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备注:抱坡片区(行政文化中心单位)、苗林片区、鹿回头片区、大东海片区、临春片区、棕榈滩北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片区、小七港片区分别报批】
三、发展定位
三亚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枢纽,东临海棠湾,西临崖州湾。 引领国际现代服务业,提升大三亚中心城区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区域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全球自由贸易服务中心、航空、邮轮和游艇中心以及区域城市服务中心。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推动旅游消费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三亚网站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和国际化水平。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业态丰富、品牌聚集、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滨海旅游消费中心。
全球自由贸易服务中心。 围绕全省“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主体参与力度,逐步打造国际金融集聚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大门。
航空邮轮游艇中心。 依托邮轮母港和游艇港延伸和发展完整的旅游服务产业链,丰富和完善邮轮、游艇配套服务。 打造以机场和母港为带动的海上丝绸之路门户,形成体系完整的外向型枢纽经济格局。
区域城市服务中心。 融入生活圈理念,以优质公共服务建设幸福三亚。 逐步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各项设施服务水平,构建支撑自贸区、自由贸易港的世界城市标准公共服务体系。
4、用地布局
(一)功能布局结构
城市一盘棋整合战略资源,统筹中心城区陆海协同、产城融合、新老联动的发展战略,构建“一个核心”的功能布局结构。 “一轴一带,景观长廊,多组团”。
“一核”是指以自由贸易和城市综合服务为核心。 规划承载迎宾路两侧凤凰海岸游轮、游艇、文化艺术、越川特色商业、东海岸海螺总部经济与国际服务、抱坡新城等自由贸易和城市综合服务核心功能文化、体育和行政办公室。 节点组成。
“一轴”是指迎宾路国际商务办公轴。 规划沿迎宾路集中总部商务办公功能,形成连接总部核心商务功能的国际商务办公集聚轴。
“一带”是指大三亚湾滨海开发区,近期计划建设凤凰岛邮轮母港、凤凰海岸、红塘湾国际会展、小七港等多个滨海特色和形象展示区,从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活力中心。
“山水长廊”是指“山-海-河-城”绿色长廊。 规划尊重中心城区蓝绿色生态背景,打通重点景观廊道,并将其整合,形成类型丰富、分布均衡的城市绿地公园体系和景观廊道。 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
“多组团”是指凤凰海岸、越川、东安、海螺、西瓜芒果、抱坡新城、南定南、红塘湾国际会展、崇辉、苗林、金鸡岭等多个特色功能组团,承载着重要功能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服务。
(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中心城160平方公里开发边界内,包括:城镇建设用地100.11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4.21平方公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6.10平方公里、区域公共设施用地0.27平方公里、和区域交通混合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0.53平方公里,专项用地5.74平方公里,长期开发储备用地4.12平方公里三亚网站建设,景区建设用地0.69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38.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各类用地构成及总量如下:
1、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278.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2.78%;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2087.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85%;
3、居住用地面积2096.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0.94%;
4、物流仓储用地面积47.1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0.47%;
5、工业用地面积110.89公顷,主要是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11%;
6、道路和交通设施用地面积2185.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1.83%;
7、公共设施用地面积96.3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96%;
8、绿地、广场用地2108.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1.06%。
五、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融入生活圈理念,构建卓越的人民幸福服务体系。 对标支持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国际公共服务标准,重点优化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会福利设施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一)文化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按市级、居民区级、社区级分级布局。
1、市政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抱坡新城、总部经济和中心商务创业区。 规划在抱坡新城建设三亚文化中心,在洪塘湾片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在凤凰海岸片区建设文化艺术地标和公共展示场馆。
2、居住区级文化设施:结合棚户区改造,确保鹿回头、大东海、河西、河东、越川、荔枝沟、抱坡、金鸡岭、凤凰、海坡洞、海坡西、红塘湾等地至少有1个居住区济阳、红沙居民区一级文化设施。
3、社区级文化设施:将社区级综合文化设施与居住区或公共建筑结合起来。
(二)教育设施用地
计划新增小学19所、中学5所、九年制学校8所、国际学校3所; 拟扩建小学3所、中学1所; 拟合并或搬迁9所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 计划新建98所幼儿园。
(三)医疗卫生用地
医疗卫生设施分为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
1、市级医院:拟扩建海南农垦三亚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解放军第425医院; 拟新增精神病医院(南方精神卫生中心)、三亚市传染病医院、三亚市抱坡规划医院、三亚市医疗应急救援中心、海螺国际医院、三亚大学医院、大丙河总医院; 拟将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搬迁至济阳区。
2、区级医院:拟新建三亚海坡中医医院(兼海坡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扩建天涯卜福村卫生室(拟扩建为天涯洪塘二级医院)、天涯区马岭卫生院。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拟增设宝坡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鸡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荔枝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抱坡新城片区棚改配套医疗用地、抱坡新城片区棚改配套医疗用地、红塘湾片区棚改配套医疗用地; 计划新增红角社区卫生服务站、于洪社区卫生服务站、遇春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等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运动用地
体育设施配置在市级、居民区、社区三级。
1、市政体育设施:拟在抱坡新城建设三亚体育中心。 保护三亚技工学校内的体育场馆,鼓励为城市服务。
2、居住区级体育设施: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结合园林绿化用地、滨水公园绿地建设适当规模的居住区级全民健身公园。
3、基层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结合居住区绿地或社区文化活动设施,设置户外健身场地(包括户外器械场地、慢跑跑道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等。活动场地及其他设施。
(五)社会福利用地
社会福利设施按市级、居民区级、社区级分级设置。
1、市级社会福利设施:拟新建三亚市儿童福利院、抱坡新城规划敬老院、西区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 保留三亚市社会福利院、荔枝沟救助站(天都镇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
2、居住区层面的社会福利设施:拟建设天涯区社会福利院一座、东岸敬老院一座。
3、基层社区养老机构:不需要占用独立土地。 新领域要与社区建设同步实现。 现有面积可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实现。
6. 土地利用强度控制
(一)建筑高度控制
加强中心城整体空间形态管控引导,综合考虑山体高度、山前高度敏感区、机场净空控制区、眺望点、地标点、视线廊道等因素,原则确定五级新区域的高度控制区域。 控制已建建筑高度,适度优化现有建筑高度。
1、一级控制区:原则上建筑高度≤24米。 主要分布在生态廊道、敏感的滨水山前景观、绕城高速附近的农村地区。 应该是一个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的区域。 。
2、二级控制区:原则上建筑高度≤60米。 主要分布在三亚湾沿岸及内河水系非景观敏感区。 全市大部分地区应属于该控制区。
3、三级控制区:原则上建筑高度≤80米。 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迎宾路地区、金鸡岭大街等需要地标建筑的区域。 该区域需要注意建筑布置的顺序和整体影响。 天际线效果。
4、四级控制区:建筑高度原则上≤100米,主要位于迎宾路周边、远离山水敏感区。
5、百米以上建筑物:沿迎宾路分布,集中在东岸、粤川路地区。 应该是具有地标性物业的地标性公共建筑,但必须经过严格的个案论证。
(二)开发强度控制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强度控制和指导,综合考虑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山地滨水等因素,原则上确定五级强度控制区,控制新建街区强度,适度优化现有建成区。
1、一级控制区:建设强度原则上≤1.0。 主要分布在生态廊道、敏感的滨水山前景观、绕城高速附近的农村地区。 应该是一个以低强度开发为主的区域。
2、二级控制区:建设强度原则上≤2.0,主要分布在鹿回头片区、海坡片区、红塘湾片区等具有旅游度假功能的区域以及原济阳镇、榆林、红砂集团。
3、三级控制区:建设强度原则上≤2.5,主要分布在河西片区、河东片区、越川-荔枝沟-宝坡岭片区、济阳组团等承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
4、四级控制区:建设强度原则上≤3.0,主要分布在凤凰海岸沿线的迎宾路、越川、东安、海螺等国际人才公寓区。
5、建设强度大于3.0的区域:多为近年建成的区域、规划住宅区、迎宾路沿线总部经济和中心商务起步区的部分区域以及部分地标性高层建筑建设地块,承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商务办公等功能。 高强度开发地块需要注重环境的营造和整体风格的协调。 必要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示范。
7. 道路交通系统
统筹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加强机场、高铁、邮轮、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联系,打造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 构建以航空为龙头、高铁、公路为主体、海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开放型、多元化、一体化的对外交通网络。
建设中心城市绿色、集约、舒适的城市交通体系,引导出行方式向绿色交通转型,倡导绿色出行。 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规划不低于每平方公里8公里,高峰时段中心城区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不低于30公里/小时。 逐步实现居民和游客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0%以上,大中量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 发展三亚湾海上巴士和内河水上巴士; 建设陆海一体化的区域旅游交通换乘枢纽、城市码头等旅游交通接入换乘体系。 逐步实现慢行交通路权全覆盖(周边过境交通通道除外)。
规划建设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道路体系。 中心城区路网总规模达到775.01公里,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72公里。 其中,主要道路长度237.31,路网密度2.98公里/平方公里。 次干道长度193.47,路网密度2.43公里/平方公里。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